新朝末年,天下陷入了剧烈的动荡,起义浪潮如同洪流般席卷中原大地。面对这股汹涌的反抗力量,王莽的新朝政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覆灭。
汉末群雄纷起,其中南阳豪强出身的刘秀脱颖而出。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便成功重建汉朝政权,最终登基称帝,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当刘秀登基之时,天下依然处于分裂和战乱的状态,各地诸侯势力林立,彼此割据,与刘秀形成对峙局面。
在陇西这片战略重地,盘踞着一支实力强大的豪强武装,这支力量成为刘秀统一天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强劲对手,他们由隗嚣领导,被称为陇西集团。
展开剩余91%尽管乱世中隗嚣手握重兵,却只顾守护自身领地,未能谋求更大格局。最终,面对刘秀的强势进攻,这支割据势力迅速崩溃。
汉代时期,陇西地区拥有极高的战略地位。自汉武帝时代起,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汉朝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于此,以削弱匈奴的生存空间。
地处西域、中原、漠北和青海交汇处的陇西,是汉朝西进的重要桥头堡。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黄河、渭河等多条河流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不仅适合畜牧业发展,农业种植也极为有利。
因此,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便积极经营陇西,派遣军队、输送劳动力,使这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文化繁荣的关键区域。
随着汉族人口大量迁入,陇西逐渐形成多个实力雄厚的豪强家族,其中隗氏家族尤为显赫。
隗嚣的出生年月已无从考证,他生于陇西天水一带。由于接受了较为优良的文化教育,隗嚣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士人。
对于有才能之人而言,陇西边陲并非理想发展之地,首都长安才是他们理应追求的中心。
新朝建立后,王莽的国师刘歆对隗嚣十分器重,推荐他进入中央政权,任职元士,这一官职年俸六百石,属于中层官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作为隗嚣引路人兼依靠的刘歆不久后去世。失去庇护的隗嚣只得离开长安,返回故乡陇西。
公元23年,新朝统治岌岌可危,更始政权已在崛起。陇西豪族见状蠢蠢欲动,隗嚣的叔父隗崔和长兄隗义准备响应起义。
隗嚣本无意参与,他曾劝阻家人:“战争是凶险之事,何苦让宗族受难?”
但家人未采纳他的劝告,联合地方豪杰组织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天水郡治所平襄城,赢得了重要根据地。
初战告捷后,起义军认为必须有一位具威望的领导者来主事,自然想到了隗嚣。
身为本地名士,隗嚣享有一定声望,适合担任领导。他见事已至此,只得应允:“既然众人愿用嚣言,我便敢承命。”
于是,隗嚣被推举为陇西义军首领。
从隗嚣的态度看出,他对起义前景并不乐观。毕竟,陇西地处边远落后,人口多为汉朝迁移过来的乡民,社会根基薄弱。
加之陇西靠近新朝政治中心长安,维持现状虽安全,但极易成为中央政权的打击对象。
为求自保,隗嚣上台后积极招揽人才,吸收中原名士入陇西集团,且未急于称王,而是采取亲汉策略,向更始政权靠拢。
他设立庙宇祭祀汉朝高祖刘邦、太宗刘彻和世宗,自己和部众皆称臣,以表明维护汉室正统的决心,争取中原反莽势力支持。
随后,隗嚣整顿军队,铲除陇西境内新朝残余势力,一举攻占雍州,全面控制天水郡。
当时,更始军已攻入长安,王莽政权灭亡。隗嚣乘机攻下河西诸郡,牢牢掌控陇西地区,形成独立割据势力——陇西集团。
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后,隗嚣面临选择:坚守陇西还是归附更始帝。对此,集团内部出现分歧。
军师方望主张继续吸纳人才、巩固陇西统治,因看出更始政权政治前景不明,贸然附和风险极大。
但多数将领是关中人,倾向依附更始帝以求官位和宗族荣耀。隗嚣本人也倾向归附,认为陇西自古为中原王朝重镇,归附必得重用。
更始帝麾下将领多不愿远赴长安,陇西势力正好填补空缺。隗嚣无视方望劝告,执意东进长安,其部将多随从。
然而,到达长安后,隗嚣发现现实远比预期残酷。
更始帝不但未予重用,反而将他由上将军降为右将军,陇西势力遭到排挤,难得重任。失望之下,陇西精英开始萌生背离更始帝的念头。
此时,方望见隗嚣难成大事,辞别离去。方望虽忠于刘氏,但预见更始政权必败,决意拥立新刘姓皇帝。
曾被王莽迫退的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得以复辟。方望等人于泾原拥立孺子婴为汉帝。
此举对更始政权冲击巨大,陇西豪强开始考虑投靠孺子婴。
隗崔、隗义二人策划出逃投奔孺子婴,然而其阴谋被隗嚣揭发,导致二人被更始帝处死,孺子婴政权和方望等亦遭诛杀。
因隗嚣“大义灭亲”,更始帝封他为御史大夫。此官曾为三公之一,属极高荣誉,但秦汉中期后权力已被削弱,不再是核心职位。
隗嚣尽管如此,仍未赢得更始帝完全信任。
赤眉军攻入长安,乱世中隗嚣意图劫持更始帝西逃洛阳,计划败露后,只得仓皇逃回陇西。
长安之行以失败告终,隗嚣未能实现辅佐国家的愿望,反而失去河西四郡,被窦融夺取,陇西集团实力大减。
回到陇西后,隗嚣自任“西州上将军”,守着有限的地盘。
赤眉军攻破长安后,更始政权覆灭。刘秀早识更始必亡,已筹划进驻关中。
赤眉军被刘秀军击败,邓禹镇守关中西北,阻止赤眉向陇西逃窜,并威慑陇西隗氏。
因部将叛逃西逃,隗嚣派兵截击成功。刘秀为示恩典,任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掌管凉州、朔方等地。
赤眉军粮草断绝,饥荒交迫,放弃长安,向陇西撤退,却遭隗嚣围剿。
一年内,隗嚣两度用兵皆获胜,扩大西北控制权,增强实力,并与刘秀阵营建立联系。
刘秀完全占领关中后,隗嚣再次面临是守还是归附的选择。
建武三年至建武六年间,陇西集团与刘秀保持蜜月期,双方关系和平友好。
隗嚣派马援出使洛阳,表明归附意愿,还将儿子送作人质。
虽然隗嚣希望依附刘秀,但并不愿完全臣服。
隗嚣部将也倾向自守,认为天下未定,不应轻易放弃陇西。
刘秀虽占关中,统治尚不稳固,担忧隗嚣趁机扩张,始终忌惮陇西势力。
随着刘秀统一山东,终于有余力对付隗嚣,双方友好关系破裂。
隗嚣部将屡劝进军关中与刘秀争雄,隗嚣却踌躇不前。
到建武三年,双方实力悬殊,刘秀已具全力反击,隗嚣反抗已无力回天。
随着刘秀西征,隗嚣接连败退,建武九年愤懑死去,陇西被汉朝吞并。
在新末乱世,隗氏据陇西,拥有十万精兵,具备争霸实力,但隗嚣错失机遇,致集团败落。
隗嚣失败部分因其缺乏雄心与统一大志,面对两次历史机遇均未把握,只愿守护故土,最终困守陇西。
客观上,陇西虽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件较好,但边陲农牧混合经济与中原差异大,文化落后,注定其独立性强,适合自守。
加之汉代士人乡土情结浓厚,隗嚣等人缺乏扩张动力,导致困守陇西,最终被动挨打,集团覆灭。
参考资料:
《隗嚣的个人性格与陇右集团的失败》
《论两汉之际的陇右隗嚣集团》
发布于:天津市兴盛网-股票配资-实盘配资门户-网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