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荞麦飘香。交楼申乡的山间梯田里,一场盛大的“花事”正悄然上演。300多亩连片的荞麦田迎来盛花期,粉白相间的花朵似繁星点点,又若流云漫卷,在翠绿的枝叶间随风摇曳。馥郁的清香漫过山梁、沁人心脾,不仅绘就出一幅“花在田中开,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画卷,更孕育着山乡丰收的希望。
展开剩余63%“你看这漫山遍野的花海,既是景观,更是‘钱景’。”站在田埂上,兴县供销现代农业惠农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指着连片的荞麦田介绍道。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打造的“杂粮种子优选提升示范基地”。作为基地的“主角”,“中乔21号”荞麦品种经过去年试种,已在交楼申乡扎下了根。
“这品种太适合咱这儿了!”李海算起了“丰收账”:“中乔21号花期能长达两个月,既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打卡;每亩还能产200斤种子,专供全国各地景区,订单排得满满当当,根本不愁卖。”
为何独选荞麦?答案藏在交楼申乡的“资源账”里。作为重要的杂粮经济作物,荞麦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山区“多茬复种”的种植模式。近年来,交楼申乡立足山区资源禀赋,把荞麦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通过“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培育,让“小荞麦”逐渐长成了“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当前,交楼申乡正通过土地流转、群众就近务工等方式,将“小荞麦”做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让曾经的“土疙瘩”长出“金豆豆”。
“下一步,我们要让荞麦产业链再拉长、附加值再提高。”李海的规划清晰而有力,“不仅要扩大种植规模,还要搞深加工,开发荞麦茶、荞麦面等产品,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真正实现‘种好一粒籽,带富一方人’。”
从“看花景”到“挣花钱”,从“种庄稼”到“做产业”,交楼申乡的荞麦花正以绚烂的姿态,见证着山乡的蜕变。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这朵小小的荞麦花,正开出属于山区百姓的幸福未来。
记者:继伟 利民 张洋
来源:兴县融媒
发布于:山西省兴盛网-股票配资-实盘配资门户-网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