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档,在数十部中外影片中,三部妖怪题材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格外引人瞩目,画皮妖、猫妖罗小黑、小猪妖……一众精彩的妖怪在大银幕上掀起热潮。
在这股风潮中,图书市场也出现了许多亮眼的作品,近日,张云带着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作品《妖怪相处指南:中国妖怪世界漫游》重磅回归。这不仅是一本奇趣横生的“穿越式”妖怪世界旅行指南,更是一部承续千年志怪传统,以现代眼光重塑妖怪文化想象的精彩佳作。
《妖怪相处指南》的主体是从中国古代典籍、神话故事、志怪小说、民间传说、民俗故事中整理出来的超过500个妖怪故事。张云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借用奇幻小说的“穿越”模式,迅速带读者进入中国古代“妖怪丛生”的情境。
书中首先介绍妖怪世界的“基础知识”,对妖怪的定义、分类及所处世界进行了详细阐述。妖怪,作为源于现实却超脱正常认知的奇异事物或现象,具有怪异反常、基于现实、超越认知等特性,分为妖、精、鬼、怪四大类。它们生根于古人真实生活的世界,也出现在《山海经》等古籍记载的“大荒”等特殊地域,与古代帝王将相、儒生高士、贩夫走卒等各阶层人群紧密相连。
展开剩余68%随后,书中会告诉读者如何像古人一样生活。在古代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带多少盘缠,怎么上户口获得合法身份,如何买房安居,面面俱到。比如,为了更频繁地遇到妖怪,读者可以住进年月久远的老宅第,这是不少妖怪的家园。《白泽精怪图》里记载了居住在古宅中的一种名曰“傒龙”的妖怪,长得如同小孩,高一尺四寸,穿着黑衣服,戴着赤色的头巾、大大的头冠,拿着剑和戟,很可爱。
当读者了解妖怪基础知识之后,本书再令读者化身为书生、官员、巫师、农夫、渔夫、商人、樵猎、医生、士兵、旅行家、僧道等11种最容易出现在妖怪故事中的古代职业,每种职业单列一章,营造一种沉浸在古代生活的氛围,有代入感地进入每一个妖怪故事。读者就如同进入了角色扮演游戏,时刻准备与妖怪的相遇。
在《书生与妖怪相处指南》一章,张云介绍了读书人会遇到的妖怪。唐代《宣室志》里,记录了唐代元和年间住在长安延福里的一个叫崔珏的书生的故事。崔生在看书时,一个不到一尺长的小童跳到他书桌上,还给他看了两首诗,诗写在小书卷上,如小米粒般大小。后来崔生循迹找去,发现小童是埋在墙角的一支毛笔所化的毛笔小妖。
书生之外的各种职业所遇到的妖怪,也各具特色。如农夫在打理田地时,“青苗神”会出现守护庄稼,《阅微草堂笔记》记录这种妖怪“形如布囊”。农夫喂养的牲畜也可能化身妖怪,如杀不死的“猪善友”,与虎搏斗、帮人采参的“牛鬼”。作为商人,则需警惕自己的商品变得“有妖气”,日常使用的铜钱也能变成妖怪。作为医生,要知晓疾病与妖怪的关联,如“痘花婆”会让小孩儿染上天花。 而当你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可能会遇到喜欢吃铜铁的“啮铁”,用这种妖怪的粪便锻造兵器,可以削铁如泥。而清朝江西出现的一种“炮妖”,还帮助官府轰退了太平军。
《妖怪相处指南》的五百多个妖怪故事全部有据可查,作者广泛援引《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夷坚志》《搜神记》《山海经》等众多中国古代典籍,深入挖掘中国妖怪文化的深厚根源,每个故事皆标明了出处,从典籍的古文转化为白话文的过程中,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让读者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学家们笔下的奇幻魅力。
《妖怪相处指南》是中国妖怪学开创者张云的最新力作,也是他“中国妖怪宇宙”中最具新意的一部。张云在妖怪文化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他上学时就一直对志怪笔记、稗官野史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许多活动中,经常有读者向张云表达:“如果能穿越到古代,和那些妖怪见见面,哪怕只是说句话,该多好呀!”正是这种期待,使张云产生了写作《妖怪相处指南》的想法。
读者之所以有这份期待,是因为读者在张云整理的大量妖怪故事中发现,妖怪并不总是面目狰狞的,相反,大约90%的妖怪都是与人为善的,除非被招惹,否则不会主动伤害人。而且,这些妖怪身上其实饱含人的感情。我们看《聊斋志异》和其他许多志怪小说里,有不少人与花妖狐精等恋爱的故事,妖怪显露的情感其实与人无异。“妖由人兴”是中国妖怪身上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中国传统志怪故事、妖怪故事的优秀文学传统。
发布于:河南省兴盛网-股票配资-实盘配资门户-网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