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基辅能源部门确认一件事。
通过罗马尼亚境内的跨巴尔干主干管道。
从阿塞拜疆进口天然气的渠道中断了。
记录显示,上月最后一天还有一批。
此后输气量清零,未再恢复。
媒体说,原因可能是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段的技术故障。
这条线此前是照乌克兰和巴库的协议走的。
供应也一直算在阿塞拜疆对乌的总量里。
现在过境全停,纸面合同也没用。
因为这个,乌克兰少了一只阀门。
所以,风险一下压到了西边口子上。
结果,调度难度直线上升。
接着看乌克兰的应对。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几天成了主力。
两国合计给乌克兰送了超1.45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波兰也送了不少。
数量突破1.01亿立方米。
再说,这些数据都来自公开报道。
这些气多是反向走的。
从西向东倒流进乌克兰。
线路长,环节多,出差错的点也多。
同样,费用也会更高。
还有,调峰更考验配合。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再回到罗马尼亚这条线。
媒体说是技术故障惹的祸。
短期内没给出修复时间。
这类跨境设施,协调链条很长。
任何一环卡住,整条线就趴下。
这回就是这样。
矛盾的是,另一边火还在烧。
乌军最近一个月多次打击“友谊”输油管道相关设施。
主要在俄境内的站场和设备。
这条线给匈牙利、斯洛伐克送油。
两国的炼厂和库存都受影响。
情绪上难免不满。
结果是关系更紧。
一边要人家输气、输电。
一边又打到人家的来油通道。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耐心在被消耗。
再说,它们也要向国内交代。
这就很尴尬。
匈牙利方面还放出一个数字。
称乌克兰近期进口电力里,约40%来自匈牙利。
即便面临基础设施被波及的风险。
布达佩斯并没下狠手停供。
官方解释是顾及人道影响。
这话听着有温度,也有算计。
为什么这么说。
匈牙利要守住对俄的长期油气合同。
也要赚过境费和差价。
另外,它在欧盟里也要摆出稳定的形象。
所以,边供边看,才是它的路数。
这更像在下棋,不是交朋友。
对乌克兰来说,依赖在加深。
尤其是对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这两国对俄更务实,步子更稳。
政策上留了回旋余地。
乌克兰在这段关系里话语不多。
开关不在自己手上。
波兰在补位,但矛盾也在。
农产品、运输、边检,都吵过。
同样,这种合作也可能忽紧忽松。
一旦国内政治起波动。
能源流向也会被牵动。
这不是乌克兰能单独决定的。
再说发电侧,压力更真切。
乌克兰多地电站今年被打过。
调修在赶,但缺口还在。
所以,进口电力成了常态。
这又把电网联通的可靠性抬到了前台。
任何跳闸都会放大成社会问题。
回到天然气的盘子。
乌克兰有大号地下储气库。
欧洲公司也在里面存过冬气。
但入口变少,补库节奏会被拖慢。
接着到冬季,用气往上走。
这点没人能躲。
眼下最现实的事,是尽快修管。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那段要给时间表。
阿塞拜疆也得确认可供量和路线。
同时,和匈牙利、斯洛伐克把月度计划定死。
还有,和波兰把应急窗口再扩一点。
这些都要同时推进。
政治上也需要减压。
对“友谊”管线的行动要算到后果。
打击点选在俄境内,影响却会外溢。
邻国的安全焦虑会上来。
一旦它们转向,乌克兰会更被动。
这点基辅心里要有数。
基辅西郊一处计量站里,夜班还在。
屏幕上的流量曲线贴着零线走。
值守员把耳机摘下,又戴上。
窗外的风刮过围栏,发出嗡声。
远处的变电站灯还亮着。
下一班气从哪儿来,谁先把手伸向阀门?
兴盛网-股票配资-实盘配资门户-网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